粗钢压减进入深水区:结构性改革驱动产业升级新格局

— 分享 —


— 收藏 —


编辑:唐宋小编     来源: 唐宋     日期:2025-03-24     浏览量:1723

文章标签 聚焦

结合当前政策动态与行业实践来看,2025年粗钢压减政策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,但执行力度和效果需结合多维度因素综合判断:

 

一、政策信号明确且持续强化

顶层设计加码

国家发改委在2025年国民经济计划中首次将“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”写入草案,并明确推动产业减量重组 。2024年已通过《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》设定量化目标:到2025年底,吨钢综合能耗较2023年下降2%,淘汰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。2025年新版规范条件进一步细化企业分级管理,通过“引领型规范企业”与普通企业的差异化政策引导产能优化。

 

地方执行快速响应

新疆昆仑钢铁自324日起每日粗钢减产10%,成为首个公开响应政策的区域企业。江苏省在宣贯会议中提出通过兼并重组提升集中度,河北、江苏等地已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实践经验。这种“中央定调+地方试点”的模式表明政策落地速度加快。

 

二、行业结构性矛盾倒逼改革

供需失衡压力加剧

2024年国内钢材需求同比减少0.13亿吨,净出口因反倾销政策或再降0.21亿吨,而粗钢产量仍达10.05亿吨 。2025年预计需求进一步走弱,行业利润修复依赖供给端收缩。当前钢铁板块PB估值较历史高点仍有88%差距,政策催化下市场对产能出清预期升温。

 

技术升级与环保约束

新版规范条件要求企业能效达标、环保评级A级以上,并推广氢冶金、电炉炼钢等低碳技术 。据测算,仅电弧炉单位能耗需较2023年下降2%,倒逼中小型高炉企业退出 。新疆、河北等地已通过设备更新实现能耗降低,如八钢公司研发高强光伏钢等高附加值产品,推动产能置换。

 

三、政策执行面临现实挑战

区域差异性与利益博弈

2024年广西、广东、福建粗钢产量逆势增长10%以上,显示地方保增长与压减政策的矛盾。当前政策允许对能效标杆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,可能导致“先进产能扩张、落后产能死灰复燃”的结构性问题。

 

全球贸易环境变化

美国对华加征25%钢铁关税,虽直接影响有限(中国对美出口仅占1.76%),但东南亚转口贸易受阻可能加剧国内供给过剩。同时,国内钢企需平衡出口限制与内需疲软的双重压力。

 

四、后市研判:狼真的来了,但非“一刀切”

短期影响:政策执行将加速区域整合,新疆、河北等地或现集中减产,二季度粗钢日均产量可能环比下降3%-5%

长期趋势:通过“分类管理+技术升级”实现结构性压减,预计到2025年电炉钢占比提升至15%,形成2000万吨标煤节能量。

风险提示:需警惕地方政府为保经济目标而放松执行,以及海外低价资源冲击市场。

结论:粗钢压减已从政策宣示转向实质操作阶段,但“狼”并非全面扑杀,而是通过精准调控实现产业升级。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具备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(如宝钢、沙钢)及短流程炼钢技术突破企业,同时规避中小型高炉占比高的区域钢企


查看更多,请关注 http://www.chinatsi.com/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,未经许可,不可转载。